陰霾散去 滿願善終

文/釋證悟

個案劉女士,61 歲,出生於台中大甲,四歲時喪父、母親改嫁,姐弟兩人由曾祖父母扶養長大,20 歲左右經家人安排相親嫁到屏東內埔,育有一子一女,與案夫務農種植水果。個案自述年輕時患有憂鬱症,二十幾年前堂姊寄一本《廣論》讓她自修研讀,從此親近佛法參加廣論班多年,後來也帶領案夫參加研習班。四年多前因皮膚黃疸、解茶色尿,就醫檢查後確診膽管癌,歷經辛苦手術後醫師建議繼續化療,但因身體虛弱不堪負荷,又自覺化療太辛苦,且擔心副作用,最後中斷就醫逕自選擇自然療法。這段期間,個案巧遇念佛法門,因病痛所苦心生強烈求生西方之念想!在一次機緣下,經國中同學轉介到北部道場當淨人三年多,心中更期望將來有機會剃度出家。

颱風前夕個案因疼痛入院,在案夫陪伴下進入病房,觀察夫妻互動冷淡,言語間亦察覺兩人關係緊張。個案與法師初次見面開心表示:「面對重病及有限的生命,自己已經放下,反而是先生無法釋懷,希望法師能跟先生聊一聊,而且是當自己的面談論。」法師聽完個案述說後先與案夫會談了解狀況,案夫情緒憤怒雙手抱胸的說:「回想當時無法諒解她所做的決定,明明醫師評估可以化療,但她卻放棄治療,堅持獨自去北部道場長住,去年在道場染疫被隔離才願意回來,結果發現癌症復發不得不就醫,此時癌症已擴散多處,後來接受幾次化療成效不佳,最後她自己決定接受安寧,我跟孩子們心中很不捨,但也尊重她的決定。」法師陪同案夫到病床邊,案夫語氣不悅地向個案說:「三年多前沒說一聲就離家讓我感到相當不解,何況身體有狀況,沒留下隻字片語就離開,我們實在很擔心!」案夫說出悶在心底的種種疑惑與不滿,而個案在法師陪伴下耐心傾聽,接著語氣平和的說:「不告而別是擔心你會反對!」案夫回應:「如果真要出家我也不會反對!妳的不告而別更讓人憤怒,而且我們也擔心妳的身體!」夫妻倆在法師陪伴下互訴隱藏內心的話,讓兩人的關係有了轉圜的第一步。法師的協助化解了阻擋在個案與案夫間的陰霾,也導引兩人體悟彼此的愛。漸漸地,夫妻關係有了微妙的變化。兩週後案夫表示:「我們兩人的個性都很硬且不容易跟對方妥協,還好有法師引導,讓我們打開心結。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,很感謝有這個機會陪伴、照顧太太,也重新學習夫妻相處之道。」而個案明顯感受到案夫的改變,過去總是忙於外務,鮮少關心及陪伴家人,也疏於溝通,這次住院案夫全心照顧,懂得用溝通協調的方式處理事情,夫妻關係因此變得柔和。

住院約三週後,個案疼痛改善出院返家療養,幾天後仍不敵疼痛又住院。這次因腫瘤壓迫腸胃道,進食量一天比一天少,但腹脹及噁心感越來越嚴重,個案意識到必須盡快安排身後事,又擔心先生有自己的想法,於是邀請法師陪同與案夫討論。案夫尊重個案想法,也說出希望在個案臨終時的助念安排,兩人最後有說有笑的達成共識。案夫感慨表示,這段時間深深體會個案過去對家庭的付出與對家人的貼心,處處都為家人著想,寧可自己辛苦也不願讓子女受苦!自己以前總是吝嗇稱讚太太,曾經想過要道謝,但卻開不了口!法師鼓勵案夫勇於表達內心想說的話,最後在法師陪伴下,案夫先跟個案道歉,接著表達感恩與謝意,並肯定個案過去為家庭的付出與辛勞,最後彼此深深擁抱互道愛意,兩人皆含淚微笑!隨著病程進展身體越來越虛弱,個案下床時間減少,幾乎未曾離開病房。一天下午,案夫陪伴在旁若有所思地看著個案,法師向前關心,案夫表示:「我太太自從接觸淨土法門後就不再參與廣論課程,而我一直鑽研廣論,現在也帶班教導學員,她曾說過想在有生之年能到我的班上走走看看,也想到佛光山大殿禮佛,回到當初皈依的地方,感謝佛菩薩的慈悲庇祐,可是現在身體狀況這樣,應該是無法成行了!」得知個案心願後在團隊會議提出討論,團隊決定幫個案完成心願,也讓個案一家能把握最後相處時光。經過規劃安排,利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,在案夫、案子女及案孫子女的陪同下,個案回到廣論班接受學員祝福,也回到佛光山大殿參拜。個案在完成心願後的第五天呈現彌留,法師予以臨終開示加強個案求生西方之信念,並與個案道別相約西方極樂世界相會!當下個案微微點頭回應,於當天小夜班在案夫佛號聲中安詳往生。

俗話說「十年修得同船渡,百年修得共枕眠」,夫妻緣份難能可貴,如何在生活中互相扶持、包容,是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。此案例中,個案與案夫長年因溝通、個性等問題,夫妻關係出現裂痕,即使有愛也漸漸貌合神離,當個案生命一步步邁向終點,若能修復關係,將使個案圓滿善終。宗教師運用眾善法門及陪伴引導、生命回顧等技巧,及早化解夫妻間衝突,也協助個案安排身後事,使個案能安頓身心,平靜面對死亡,最後生死兩相安。

(作者為衛福部屏東醫院臨床宗教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