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子之喜佛法撫心憂

文/釋性志

因靈性不安,身苦心憂,如亂麻的負面情緒日夜縈繞,令人不見晴空,難展歡顏,這是末期常遇之苦。在安寧團隊裏,宗教師以悲心法語,伺機巧喻,使其內在智能得以啟發,讓病家憂苦及恐懼得緩解,令身心靈的照護更臻圓滿。


在與共照護理師交班時,她提到有個病人脾氣不好,連母親到院照顧他,因話不投機,就將母親趕回家,希望法師可以去跟他談談。

阿文(化名)52歲,育有二子,與案父母、案妻及么兒共住,年輕至今換過不少工作,曾做資源回收,由於不擅經營而讓案母為他賠了不少錢。因酗酒脾氣大,多年來常吼罵案母、案妻及案子(除案父較少外),而關係疏離,致親人雖想關心他,卻不敢多言,僅能包容他的情緒,供給日常所需。於2019年底確診罹患肺癌,走完化療療程,於2020年底因喘及意識不清,原主治醫師評估已無積極治療空間,建議轉安寧照護,緩解身體不適症狀,而阿文及家屬雖同意照會,仍盼有一線再拚的希望,不敢入住安寧病房,只願意採共照方式。

之後,經安寧醫師調藥後,阿文喘得到緩解,意識改善,可緩慢至病房外散步。法師第一次訪視時,阿文精神頗佳,對法師還算友善,會談中提起他與家人互動情形?阿文陳述:平時與親人互動不佳,這次住院案母來照顧,因言語不合,被他又罵又趕的回去了,卻仍體恤他的病苦,在疫情期間,經常騎十幾公里的機車,送親自熬煮的粥食到院給他補充營養,現在回想深覺懊悔。

法師說,對案母要有感恩心,建議他這次回去,要跟親人道歉和解,修補長久以來因惡口造成親人身心的傷痕,給親眷留下一個美好印象,有助日後無憾地走。阿文說,內心雖有致歉和解的想法,但當面對親人就講不出口。法師提醒,結惡緣的過患,它讓親眷心傷,易使自己臨死追悔,障礙往生善趣;和解後親眷心安,自己臨終平安。經法師一再勸勉,阿文答應這次回家後,會向親人表達歉意。

出院約一周後,阿文因喘又入院,法師再次探視時,問他致歉一事是否做了?阿文微笑地說:「有」。當他跟母親表示醫院的師父,教他要道歉時,母親很高興。法師讚嘆阿文心智的成長。後來談到信仰,他稱拜祖先及拜神,在家每天點香奉茶,且神佛皆恭敬。

法師詢問阿文對罹病的想法,阿文回答:「就這樣接受啊!自己做得來的,賣怪誰啊?」(台語)。法師:「是,你知道過去的壞習慣,讓自己今天受苦囉!但你並不孤單,有親人相挺及團隊成員的關懷,還有健保醫療,減輕不少負擔,也舒緩你身心的憂苦喔!」阿文道聲謝謝,點頭表示認同,並露出微笑。

隔週再去探視時,見阿文靜靜地坐在病床上,看護陪伴著。 阿文向法師說,前幾天他吸不到氣,差一點死掉(露出驚恐的眼神)。法師問,會不會怕?他答:「幹嘛怕?走就走啊!」

為使其於病榻能心有依靠,調伏恐懼干擾,建議他憶念佛陀,他同意了。看護替他從網路上找了些佛像,他歡喜地選了一尊穿橘色袈裟的佛陀像,放在手機桌面。法師接著引導他全身放鬆,觀想佛光從頭臉肩胸腹到腳,慢慢地照耀全身,令病苦緩解,身心舒暢。阿文閉眼神情輕鬆的照做,之後睜眼歡喜的向法師致謝,另告知他平時心不安時就憶想佛陀,取善所緣,心得平安,結束會談。

後來阿文病情穩定,又開始服用化療藥,並出院回家。兩天後又因喘不過氣再度入院。

法師:「阿文躺著都在想什麼?」

阿文:「沒有啊!都胡思亂想。」

法師:「想過以後要到哪裡去嗎?」

阿文:「沒想過,也不知道。」

法師提醒正向面對病情的變化,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,但如你有正念,當心靈恐懼,或臨終無助時,記得憶念佛陀光明法相(手機上的),讓佛光照耀,令心安穩有依靠,以做為往生善趣的因緣。阿文表示了解。

再約十天後,看護稱案母到院找法師未著,第二次約好時間到院會談,案母流露感恩的神情,稱因法師的開導,讓阿文改變很多,性情也柔軟了,她很高興,對阿文病況都已盡力,就順其自然;而她待媳婦如女兒,阿文曾離婚再娶,他現在病重,鄰居臆測日後媳婦會改嫁,她不理會流言;接著說阿文想再見到法師,盼到院服務時常去看他,引導他多與佛結緣,這是她最期待的事。法師讚嘆她的心胸寬厚有智慧,了解佛法是阿文來生最好的歸依處。

後來,除夕的前一天法師再去探視時,阿文顯得嗜睡,即單獨和案妻會談。案妻稱平日到工廠上班,周六、日來院照顧阿文,往常假日都守在家中,面對阿文病況垂危,她憂悶在心,壓力很大,難向外人訴說,所幸婆婆體諒(淚泣)。法師傾聽後,同理其苦,鼓勵內心有煩憂要適當的傾訴,團隊成員也願意幫忙,妳若快樂,阿文才會心安,以陪伴祝福,代替煩憂,可免彼此受苦,後面還有長路要走喔!案妻表示了解,接著說:「明日除夕阿文想回家過年。」法師趨前問阿文:「可回去全家團聚,高興嗎?」(點頭回應)。見案妻情緒已平復,即結束會談。隔天除夕回家後,阿文即於全家團聚中往生了。


阿文期待「與親人和解」及「回家過年」滿願了靈性平安;案母期盼「愛子與佛結緣」也圓滿了無憾心安。此即平淡中的安寧,也是生死兩相安的最佳典範啊!在安寧療護中,宗教師以佛法甘霖,滋潤病者憂戚的心靈,再引導以正念找到前進的動力,從心出發,這就是佛法撫心憂的真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