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定心利阿伯

  文/釋常佑

春末夏初的五月天,蔚藍的天空下徐徐微風吹向著大林慈院,這一日心蓮病房住進了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病人。

家中有兩甲柳丁園的阿義伯(化名),100年時至衛生所檢查發現糞便潛血陽性反應,後至醫院進一步追蹤確診為大腸癌,104年轉移至肺腺,之後除了門診追蹤外,還歷經了三十多次的化療,今年五月因虛弱無力入急診,而後入住心蓮病房。

入住隔天與共照護理師前往關懷阿伯,言談間阿伯的豁達與人生的經歷讓我不禁對他升起敬佩之心,八歲時父親往生,母親一人帶大四個小孩,阿伯除了與母親耕作農田外,還去做板模工幫忙家計,就這樣胼手胝足地照顧家人與將農地擴大為兩甲,雖然沒有讀過很多書,但關懷期間總能感受到他溫文儒雅、充滿倫理道德的一面,原來阿伯年輕時曾接觸過一貫道信仰,佛家儒家思想深植於他的內心,同樣的也依此身教言教來教育家中晚輩,故家人間是充滿和樂安詳的。

住院期間阿伯的太太一直細心陪伴照顧著他,每日中午小兒子會親自煮稀飯帶給阿伯食用,因為阿伯自接觸一貫道後就開始茹素,一方面是宗教信仰,另一個理由是因為他很愛地球,他說吃葷食太傷害地球了,大量繁殖餵養被吃的牲畜,導致糞便厭氧臭氧層被破壞、南北極冰山融化…,所以他很堅持要茹素過生活。

有時談及阿伯的身體狀況時,他會說生病十年了,遇到了,就接受吧!初入院時曾一度狀況變差,但經藥物控制後,阿伯就很少表現出身體的病痛,甚至往生前幾天,仍可用助行器在走廊散步,三餐也都是太太陪著他一口一口的食用。

往生前幾天阿伯常常是靜默地,無論是躺在床上或是坐著,總能看他靜靜的神情似乎在思維著什麼,不似剛關懷之初的健談,不是身體累了、也不是狀況變差了,而是他很安定地與他的內心共在,因為阿伯年輕時一貫道的信仰在他內心起了作用,讓他超越了身體的不適,轉向內心的沉澱,所以心安定了。

某日傍晚與病房臨床宗教師和護理長到阿義伯家中關懷遺眷,阿伯的太太引領我們捻香後跟我們訴說阿伯往生前一天的故事…,她說前一晚阿伯吃了兩碗稀飯,清晨還坐在床上與兒子說話,看不出來他很快就要與這世界告別,講完話後才慢慢地呈現虛弱狀態,之後很安詳的帶著笑容離世,靈堂上陽光般笑容的紀念照是他們全家出遊時的相片,是阿伯同意選定的喔!

看到家屬很歡喜的與我們分享阿伯往生前的狀況,更加覺得「好走」真的很重要,因為病人往生前的狀態是會影響遺眷後續的哀傷情緒,也讓我更了解在臨床上佛法不是幫助病人的唯一,即便是不同宗教,只要能讓病人好走、家屬安心,就都可以運用,這也就是陳慶餘教授說的:「凡是能夠幫助病人從學習面對死亡中超越生死、緩解身心痛苦的方法都能成為正法」。

同樣的告知病情也很重要,因為阿伯本人與家屬都知病知末,加上阿伯有宗教上的修持,思緒到最後仍是清晰明瞭的,所以他們有把握到「心」的陪伴,阿伯走了,哀傷是有的,但往生前交心的陪伴與安詳地離世,帶給家屬的就是莫大的安慰啊!